王鹏程,男,汉,1988.08,山东潍坊
教育背景
博士
研究方向:公司治理、绿色治理、行为金融
工作经历
副教授
主要讲授课程
数字金融、微观经济学
主要研究领域
行为金融、行为经济学、绿色治理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
[1] 王鹏程.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回馈机制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2] 李维安, 张耀伟, 王鹏程, 刘振杰, 徐建. 绿色治理准则与国际规则比较,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代表论文:
[1] Wang P, Dong Z, Cai S, Xiao M. Proud of You, so Act for You? The Role of National Pride in Promoting Individual Pro-environmental Tendencies [J]. Front. Environ. Sci. 2023, 11:1103635.(SCI, 5.411/Q2)
[2] Wang P, Wang G, Niu X, Shang H and Li J. Effect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on the Gratitude of Individuals with Heterogeneous Ability in an Experimental Labor Market [J]. Front. Behav. Neurosci. 2017, 11:217. (SCI, 3.617/Q2)
[3] Zhu C, Pan J, Wang Y, Li J, Wang P*. Neural Dynamics Underlying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Ambiguous Options During Reward-Related Decision-Making [J]. Front. Psychol. 2019, 10:1979. (SSCI, 4.232/Q1)
[4] 王鹏程,李建标.谁回报了民营企业的捐赠?——从融资约束看民营企业“穷济天下”的行为[J].经济管理,2015,37(02):41-52. (CSSCI,收录于《中国经济学年鉴 2016》)
[5] 王鹏程,李建标.利益相关者治理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12):96-106.(CSSCI)
[6] 李维安,王鹏程,徐业坤.慈善捐赠、政治关联与债务融资——民营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行为[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01):4-14.(CSSCI\导师第一作者,截止2023年5月8日中国知网引用次数共计837次,下载次数达18099次,并被收录于《中国管理学年鉴 2016》。)
[7] 李建标,王鹏程*,巨龙.信息瀑布——序贯决策中行为匹配的实验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10):84-94.(CSSCI)
[8] Niu, X., Li, J., Browne, G. J., Li, D., Cao, Q., Liu, X., ... & Wang, P.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over righ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ncreases the weight given to private information during sequential decision-making [J].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9, 14(1), 59-71.(SSCI, 4.235/Q1)
科研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602138,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适应性非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资源获取视角,2017-01-01至2019-12-31,17万,结题,主持;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M682739,绿色治理视域下多层次认同与绿色行为:行为和脑神经实验研究,2021-01 至今,5万,在研,主持;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认知控制视角的绿色行为阻碍机制及干预策略的实验研究,2024-03-08至2026-12-31,15万,在研,主持;
[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课题,企业绿色创新阻碍机制和干预策略——基于认知控制视角的实验研究,2023-09-05至2026-09-30,2万,在研,主持。
获奖及个人荣誉:
[1] 第十七届(2021)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 2019年国企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要成员)
[3] 2016年度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4] 2016(第十一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