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 供稿)3月5日,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刘伟明副院长带领师生团队赴江门开平市大沙镇实地调研生态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情况,大沙镇党委书记伍伟鹏、副镇长冯韶旭等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了调研团队一行。
座谈会上,双方就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展开深度探讨。大沙镇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作为生态保护区,长期面临产业发展受限和旅游配套不足的挑战。当地政府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探索技术赋能与精细化管理路径。伍伟鹏指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相互对立的关系,需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调研团队充分肯定大沙镇生态资源优势及发展潜力,并就政策协调、资金统筹等提出具体建议。

在蕉园村,调研团队与村委负责同志就土地政策与农民增收展开热烈的讨论。作为典型的农业驱动村庄,蕉园村基本农田占比超过80%,如何破解“守红线”与“谋发展”的双重难题是这次调研的焦点所在。村委领导表示,后续工作重点是如何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生态农业。这场田间地头的政策对话,为农业型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法、探索新路径。

在
大塘面村
,
调研
团队
聚焦资金使用与产业困境
。
村委
书记坦言:
“
乡村旅游淡旺季差异大,农业种植收益不稳,需探索可持续模式。
”
这一典型
案例反映出生态保护区乡村发展的共性难题——如何在政策框架下盘活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

此次调研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一手资料。刘伟明表示:“大沙镇的探索为生态保护区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后续将结合调研成果深化研究,助力构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科学模式。”后续调研团队将整合访谈资料,从政策创新、产业融合等维度形成研究报告,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提供专业建议,贡献智慧力量。
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吕凤琴博士、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黄宇辉老师以及杨思涵、陈嘉雄、雷音丽等同学随同调研。
初审: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 杨思涵
复审: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 刘伟明
审定: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 唐宋元